I-5大橋若延遲開工 每天恐增百萬美元成本
(本報綜述)華盛頓州溫哥華市長安妮·麥克厄奈尼-歐格爾日前表示,連接俄勒岡州波特蘭與華州的州際5號公路大橋若未按計劃開工,工程每延誤一天恐增加約100萬美元成本;建設方案方負責人葛瑞格·強森則估算為每日約80萬美元。
I-5大橋改建屬跨州巨型基建,計劃以新建一對跨越哥倫比亞河的橋梁取代現有百年老橋,並同步改善河兩岸I-5主線與七處交流道、優化地方路網,及評估將波特蘭博覽中心輕軌延伸至溫哥華市中心Evergreen大道等公共運輸配套。方案正比較三種橋型:單層固定拱/梁橋、雙層固定橋、單層可開啟橋,細節仍未定案。
資金方面,兩州各承諾10億美元、聯邦已批出約21億美元,再加未來預估12億美元的通行費(tolls),總額接近60億美元。建設方案方「跨州大橋更新計劃」指出,聯邦兩項大型橋梁與巨額補助的撥款協議已於今年由聯邦公路管理局與兩州交通廳正式簽署,部分資金已開始動用。
時間上,建設方案方表示將於2026年初發布《補充環評終版》並取得修訂後的「核准決定書」,隨即可進入施工,目標同年啟動走廊工程。溫哥華市長則提醒,河中作業受生態保護限制,建設方案已與多個監管機構協調出「入河施工窗口」為每年9月至翌年4月;一旦錯過2027年的窗口,恐須等至2028年9月,僅四個月空窗就可能再增支約1億美元。強森補充,即便錯過入河窗口,仍可推進不涉入河的陸上工程,但整體延宕將推高勞務、材料、設備等通膨成本。
市長還指出,近年的通膨、關稅、工資與原物料上漲是「日損百萬」的主因;建設方案方負責人則以「維持團隊與設計施工前置工作的人事成本」與「一般性通膨」為兩大驅動。
此外,政治層面上,建設方案需跨越州與聯邦多重審批。去年2月,美國運輸部長皮特·布塔朱吉曾與俄勒岡州長蒂娜·科泰克及華州州長傑伊·英斯利巡視5號公路老橋,強調聯邦資助將支持此一跨州要道更新。如今各方關注點轉向:能否如期在2026年取得最終聯邦核准,並在2027年順利進入河中施工窗口。
目前建設方案團隊重申,早在2026年即可獲准破土動工,整體工期預估5至7年。麥克厄奈尼-歐格爾強調,任何延誤都將被放大為巨額成本,「按表起工」是控制預算、減少對區域交通與經濟衝擊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