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服務中心四十二週年晚宴盛大舉行 以仁愛之心凝聚社區力量 「仁愛籌款計劃」正式啟動
(本報訊)四十二年耕耘,見證一個社區從零起步到枝繁葉茂。華人服務中心(Asian Health & Service Center)於10月23日晚在波特蘭總部舉行第42週年慶暨籌款晚宴,主題為「團結就是力量」(Empowering Through Unity)。當晚,近三百名嘉賓齊聚一堂,州眾議員羅伯‧諾斯(Rob Nosse)與麥魯瑪縣縣議員茱莉亞‧布林‧愛德華茲(Julia Brim Edwards)親臨致詞,多家企業代表與社區領袖齊聚一堂,感謝中心多年來在促進公共健康與多元文化融合上的貢獻。
此次慶祝活動由KOIN 6電視台新聞主播伊莉莎白‧丁(Elizabeth Dinh)主持。華人服務中心創辦人司徒國石在致詞中回顧中心草創時的初心,還以童年放風箏的故事比喻分享與團結的力量——「人生就像一片放滿風箏的天空,每個人都有屬於那只代表自我的風箏。我們可以選擇緊握不放,也可以選擇與他人分享;而當我們願意分享時,奇妙的事就會發生——慷慨與團結不僅改變了天空,也改變了我們自己。」他強調,華人服務中心的信念「團結就是力量」不是口號,而是每天實踐的精神。
州眾議員羅伯‧諾斯在致詞中讚揚華人服務中心的卓越成就。他表示:「華人服務中心及其團隊都是社區的英雄。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生病與被幫助的時刻,而華人服務中心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把現代醫學與各族群的文化與照護理念融合在一起,讓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熟悉與信任的氛圍中獲得康復。」他強調,華人服務中心「為這座城市創造了一個真正美麗而值得珍惜的地方」。
麥魯瑪縣縣議員茱莉亞‧布林‧愛德華茲則以「風箏的線」回應司徒醫師的比喻,稱這是「象徵社區彼此相連的美麗故事」。她感謝華人服務中心長期推動行為健康與老人餐食服務,並特別提到位於大樓入口處的匾額「House of Love and Kindness(仁愛之家)」時說道,「這不僅是一塊牌匾,更是一種精神,支撐了這個機構走過艱辛的四十年。」
華人服務中心行政總裁梁永富則在講話中,回顧自己自1992年加入中心至今三十三年的歷程。他說,服務中心成立之初,只有三名員工,辦公地點則是在當時的華人長老會教會的地下室;如今,中心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擁有約六十名員工、兩處辦公與服務場地,其中位於波特蘭東南區Foster街上的總部,更是成為全俄勒岡州亞裔社區的健康樞紐。梁永富表示,感謝所有嘉賓與夥伴的出席,因為「有你們同行,我們才不孤單」。他說,正是這份支持與連結,使中心能在團結之下不斷前行,邁向下一個里程碑。
梁永富同時宣布啟動「仁愛籌款計劃」(Love & Kindness Campaign),呼籲社會各界出錢出力,支持華人服務中心長期推動的癌症支援、心理健康輔導與老人餐食等社區服務。這些計劃多屬政府補助以外的項目,卻是許多弱勢家庭與長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他介紹說,中心特別在大樓三樓設立了「仁愛牆」,象徵社區共同的心。牆面由一塊塊彩色心形磚片組成,每一位捐款達250美元以上的支持者,名字都將刻印其上,化為永續的愛心印記。「這面牆上的每一片色彩,代表一份關懷、一顆心,也代表我們的社區是靠愛凝聚起來的。」梁永富說。
據悉,華人服務中心每年運作經費約六百萬美元,除部分來自政府及醫療機構合約外,其餘皆仰賴社區人士與企業捐助。中心表示,此次籌款計劃目標為三十至四十萬美元,所有捐款將直接用於支持服務缺口。
當晚活動氣氛熱烈,包括州務卿陶比亞斯‧里德(Tobias Read)在內的多位政界人士出席,近三百名賓客共襄盛舉,華人社團代表亦踴躍出席,包括Bruce & Gloria Wong Family、俄勒岡中華會館(CCBA)、李氏公所及同源會等,充分展現社區的凝聚與支持。
華人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成為社區的「仁愛之家」,推動跨文化健康照護與社區連結。正如司徒國石醫生所言:「讓我們每個人都遞出一根風箏線,讓天空充滿千萬色彩。」這份信念,正是四十二年來不變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