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名:這5家連鎖超市肉類“坑最多

(綜合報道)隨著食品價格連年上漲,肉類因價格差異大、保存敏感度高,一直是民眾最關注也最容易踩雷的品項。近期多位食品與消費市場專家對美國主要連鎖超市的肉品部門進行評估,點名五間最容易讓消費者「踩坑」的品牌,包括Trader Joe’s、Target、Aldi、Whole Foods與Walmart,原因從價格虛高、來源不透明到品質不穩定不一而足。

報告指出,Trader Joe’s 雖然在零食與即食食品方面評價不錯,但肉類部門卻被認為性價比低。不少商品以小包裝販售,導致無法享受其他超市常見的批量折扣。例如同樣的雞胸肉,每磅在Trader Joe’s 要價6.49美元,而Walmart僅需4.94美元。此外,雞腿與雞胸肉被訂為同價也被視為不合理的定價方式,使不少民眾寧願到其他超市購買。

Target 近年積極擴展生鮮市場,但其肉類供應鏈透明度不足,且多數門店沒有專業肉鋪與切肉人員,導致品質不穩。一些消費者反映買到帶碎骨的豬肉、筋膜過多的雞肉、部位處理粗糙等問題。雖然部分牛排評價尚可,但整體表現仍缺乏競爭力。

以低價著稱的Aldi則遭遇更多品質爭議。不僅有消費者買到發灰、黏滑或帶怪味的肉品,2023年還因絞牛肉混入透明塑膠碎片而被USDA發布公共衛生警報,引發外界對其供應鏈管理的疑慮。儘管Aldi的冷凍肉品較受好評,但購買生鮮仍需特別小心。

Whole Foods 則因價格普遍偏高而榜上有名。專家指出,雖然Whole Foods的有機肉品過去具有領先優勢,但如今多家主流超市也能提供符合國家有機標準的肉類,甚至部分商品與Whole Foods來源相同,意味著消費者可能為相同品質支付更高價格。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高價不一定等於更好」成為許多民眾的共同感受。

Walmart 則是投訴聲量最高的一家。消費者報告顯示,有74%的Walmart顧客對其肉類或家禽不滿,比例居全美大型超市之首。問題包括品質不穩、選擇有限,以及大量商品為等級較低的USDA Select,口感與嫩度均不如Choice或Prime,使消費者購買前必須格外留意標籤。

專家提醒,肉類在採購、配送與保存上要求嚴格,即使是知名超市也會因供應商、儲存環境或成本策略不同而影響品質。消費者若要避免「踩坑」,除了多比較價格與等級,也應注意顏色、氣味及包裝狀況,必要時選擇信譽較高的鮮肉區或當地肉鋪,較能確保購買到品質穩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