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將增設三處夜間庇護所 地點保密
(本報綜述)波特蘭市政府近日宣佈,將於11月底前新增三處「僅夜間開放」的無家可歸者夜宿庇護所,總計可容納約80人。與以往不同的是,市府此次未公布庇護所具體地點,官員表示此舉旨在保障逃離家庭暴力的婦女與兒童安全。
這三處新庇護所將專為有兒童的家庭提供臨時夜宿空間,並由非營利組織「阿加佩村」(Agape Village)負責營運。該機構目前已受託管理兩處成人夜間庇護所。市府僅透露地理範圍:兩處位於市議會第3選區(涵蓋東南波特蘭與部分東北地區),另一處位於第1選區(約在I-205高速公路以東)。
波特蘭市無家可歸事務部門「波特蘭解方」(Portland Solutions)主任斯凱勒‧布羅克納普在致市議會的信中指出,這是市府首次主導設立家庭庇護設施,「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家庭帶著孩子流落街頭,現有收容中心並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安全需求,因此必須開闢專門空間」。
這些庇護所僅於夜間開放,家庭需經市府外展人員或合作非營利組織轉介才能入住。與以往不同,這些新設施不提供24小時服務,也不具備長期住宿功能,而是作為冬季夜間的緊急避難所。
家庭庇護服務一向由麥魯瑪縣負責。該縣近日亦宣布,將於11月1日在Gresham的一家汽車旅館開設24小時家庭庇護中心,提供住宿、住房協助與心理輔導。縣府資料顯示,該系統中超過半數家庭能順利過渡至永久住房,是成人個案的兩倍。
波特蘭市長基斯‧威爾森表示,夜宿庇護所的設立是城市「面對街頭露宿危機的必要補充措施」。他指出,麥魯瑪縣目前約有7,500人露宿街頭,其中不少是帶著孩子的家庭,「讓孩子在車裡或帳篷裡過夜,絕不是人道的選擇」。
截至目前,波特蘭今年已開設五處夜間庇護所。新設三處投入運作後,全市夜間庇護床位總數將突破1,100張。
不過,庇護所的擴建計劃也引發社區褒貶不一的反應。部分居民認為這是必要的人道行動,但希望政府能同步加強環境清潔、外展服務及治安管理,確保社區秩序不受影響。
根據麥魯瑪縣的數據,目前仍有365個家庭在等待庇護名額,另有上千戶家庭排隊申請補助住房。隨著冬季將至,市府與縣府如何協調資源、兼顧公共安全與弱勢保障,將是波特蘭市民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