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女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本報綜述)出身於波特蘭的分子生物學家瑪麗‧布朗考(Mary E. Brunkow)榮獲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表彰她與美國科學家弗雷德‧拉姆斯戴爾(Fred Ramsdell)、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共同揭示免疫系統辨識「自我」與「外來入侵者」的關鍵機制,這項發現為研究第一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奠定了重要基礎。
布朗考1979年畢業於波特蘭市中心的聖瑪麗女子學院(St. Mary’s Academy),目前在西雅圖系統生物研究所擔任資深專案經理。該校在臉書發文表示:「我們為校友布朗考的非凡成就感到無比自豪,她展現了從聖瑪麗啟程的求知精神、毅力與好奇心的力量。」
三位得主分別在美國與日本進行多年獨立研究,揭示免疫系統中「調節性T細胞」的重要角色。這些細胞能防止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攻擊自身組織,維持所謂「周邊免疫耐受」(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目前科學界正基於這項發現,開發更有效的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方式、提升器官移植成功率,並強化人體對癌細胞的自然防禦力。
拉姆斯戴爾與布朗考2001年在一家生技公司研究自體免疫病鼠時,發現基因「Foxp3」的微小突變會導致免疫系統失控。這項基因後來被證實正是調節性T細胞發育的關鍵。坂口志文則早在1995年就發現這類細胞的存在,進一步揭示免疫系統除了胸腺中的初始篩選外,還有周邊調控機制。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坎普指出:「這些發現對我們理解免疫系統如何運作、以及為何人類不會普遍患上自體免疫疾病,具有決定性意義。」
今年的醫學獎是2025年諾貝爾系列獎項中首個公布的獎項,隨後將依序公布物理、化學、文學、和平與經濟學獎。三人將共同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120萬美元)獎金,頒獎典禮將於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
布朗考在得知自己得獎時,原以為瑞典打來的電話是「垃圾電話」。她笑說:「當記者告訴我得獎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別開玩笑了吧!」而她的母校、家鄉與學界,也紛紛以這位來自波特蘭的女科學家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