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岡生育率創新低 專家分析成因
(本報綜述)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美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每名育齡婦女生育1.6名子女,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名。而俄勒岡州的情況更為嚴峻,近15年降幅快於全國,如今僅約1.4,波特蘭甚至更低。
波特蘭州立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Ethan Sharygin指出,生育率下降的趨勢最早出現在青少年與20多歲女性群體,後來擴展到年齡較大的女性。短期來看,低生育率可能意味著更多人留在勞動力市場,因為需照顧孩子的父母減少;但長遠而言,人口增長放緩將帶來勞動力不足、學校入學人數下降、學區預算緊縮等一系列影響。
根據州衛生廳數據,俄勒岡每年出生人口已從2008年的約46,000人,降至2023年的不足37,000人,減少近兩成;其中波特蘭地區跌幅最大,部分學區已開始面臨班級縮減與學校合併壓力。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婦產科教授、專攻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的阿馬托提醒,應區分「不孕症」與「生育率」——前者指個體受孕困難,後者是統計每名女性平均生育的子女數。不孕症影響約六分之一的人口,且因越來越多女性選擇晚育而呈上升趨勢。隨著年齡增加,受孕機率下降,即使原本想要多子女,也可能因時間推遲而未能實現。
阿馬托指出,無論在俄勒岡還是全美,目前都沒有法律強制醫療保險涵蓋不孕症治療,即使將來改變,也可能對提升整體生育率影響有限。不過,她認為基於公平原則,保險覆蓋是應該的。
聯邦層面,川普政府曾在今年2月簽署行政命令,旨在擴大體外受精(IVF)等輔助生殖技術的可及性並降低成本;國會上月通過法案,為新生兒設立聯邦儲蓄帳戶並由政府一次性注入1,000美元。然而,夏里金表示,所謂「生育獎金」或現金補助在國際研究中對提升總生育數的效果不明顯,更多是讓原本打算生孩子的家庭提前行動。
專家認為,影響年輕人生育意願的還有房價、托育成本、教育資源壓力等社會經濟因素。新冠疫情及俄勒岡的帶薪育嬰假計劃,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民眾的生育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