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歸者人均花費究竟多少?

(本報綜述)經濟顧問公司ECOnorthwest的第三份有關本地區無家可歸者的年度花費的報告,激起了廣大讀者的激烈討論。該報告指出,2024財政年度,波特蘭地區在無家可歸者服務上的支出高達7億2,400萬美元,涵蓋庇護所、租金援助、街頭外展等多項服務。這筆龐大的經費來自地方、州、區域及聯邦政府,還包括私人慈善機構。

7億2,400萬美元,這個數字很難讓大家真切地理解,花在每位無家可歸者身上的納稅人的錢,究竟是多少。不過,經濟顧問公司ECOnorthwest報告的作者強調,即便掌握了如此詳盡的數據,也無法準確計算每位無家可歸者實際獲得的資源。

首先,這筆總金額中約一半用於住房服務,包括長期支持性住房和短期租金或驅逐防範援助。接受這類協助的人很多已經不再被列入官方的無家可歸者統計,有些甚至從未進入過無家可歸者名單。若僅用總支出除以街頭調查所得的無家可歸者人數,會使得每人平均花費看似被高估。

第二,目前只有麥魯瑪縣(Multnomah)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服務對象名單,並於今年四月首次公布。然而,在2024財政年度,該名單仍不夠成熟,無法有效計算服務分配。克拉克默斯縣(Clackamas)及華盛頓縣(Washington)依賴每兩年一次的聯邦統計,而這類統計普遍被認為嚴重低估真實人數。

第三,新的無家可歸者出現速度快於現有無家可歸者被安置的速度。根據全國終結無家可歸聯盟(的資料,這是一種全國趨勢,導致年度資金分配對象持續增加,進一步讓人均計算複雜化。

第四,每位無家可歸者的需求差異極大。舉例來說,有酗酒問題的男性,可能需要由俄勒岡健康計劃(Oregon Health Plan)支付的醫療服務,這並不被視為無家可歸者專屬服務;而靠社會安全金生活、無法負擔上漲房租的高齡者,可能需長期租金補助以避免淪為無家可歸者。這些情況分散在多個體系內,難以整合計算。

報告作者約翰‧塔波尼亞指出,雖然這份分析無法提供一個明確的「每人花費」,但已是全美最全面的無家可歸者投資調查。他認為,下一步應該是將花費與不同群體的安置成效結合起來,例如:協助一位有酗酒問題的街頭流浪漢入住永久性住房,和協助帶著三名子女逃離家暴的母親,實際所需的成本差異很大。他表示:「我們都還像在一個燈光昏暗的房間裡摸索,這份報告只是試著多打開一盞燈。」

麥魯瑪縣縣議員潔西卡‧維加‧佩德森則表示,這些數據「令人警惕」,政府有責任「更積極、更有效地行動」。塔波尼亞也坦言,無家可歸者服務體系相對年輕,幾年前主要依靠聯邦資金,如今更龐雜的資金與計劃,需要長時間才能達到像K-12教育系統那樣完善的評估與監測機制。

這份報告雖未回答所有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但被視為一個重要起點,有助於政策制定者思考如何在波特蘭地區,讓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能發揮更大效用。

地方電視台KGW報導,自「支持住房服務稅」開徵以來,無家可歸人口不但沒有明顯減少,反而持續增加。根據最新民調,在可能參與今年11月地方選舉的選民中,46%表示支持在2030年稅收到期後繼續延長課徵,39%則表態反對。調查也顯示,許多選民對現有的遊民解決計畫感到失望,認為這些政策並未發揮應有的效果。

波特蘭都會局原先曾提出,把「支持住房服務稅」延長至2050年的構想,並規劃同時略微降低稅率、將課稅門檻與通膨連動調整,並設立一個區域委員會統籌遊民服務。但經評估後發現,若將此提案納入11月公投,通過機率恐怕不高,因此在6月底決定,該稅將在2030年到期後如期結束,不再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