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推高蛋價 要不要自己飼養下蛋母鷄?
(本報綜述)近期,受禽流感影響,美國蛋價飆升,導致不少消費者轉向自家養雞,希望降低日常開支。然而,動物保護專家提醒,養雞並非省錢捷徑,反而可能帶來更高成本與意想不到的問題。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24年12月,全美一打A級雞蛋均價為4.15美元,相比2023年12月的2.51美元幾乎翻倍。這一價格上漲與禽流感疫情導致的大量撲殺家禽有直接關聯。
野林森林動物保護區執行董事艾莉·雷明頓表示,每當蛋價上漲,保護區就會接到大量關於飼養母雞的諮詢。然而,她警告稱,養雞的長期開銷遠超想像。
雷明頓指出,養雞者需考慮多種成本,包括購買雞隻與飼料、構建與維護雞舍、防蟲防寄生蟲、防掠食者設施,以及定期驅蟲與健康照護等。「如果只是為了節省買蛋開支,可能得不償失,」雷明頓說。
有些居民在飼養雞隻時,直到小雞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買到的是公雞,而這時已經為時已晚。由於一般飼料店出售的雞苗並未按性別分類,許多家庭在選購時並不知道自己養的是母雞還是公雞。等到雞隻開始打鳴,才意識到問題,但城市噪音法規通常禁止養公雞,使得這些意外養大的公雞變成了一大難題。有人試圖將它們送往收容機構,但大多數機構並沒有足夠的空間接收,最後這些公雞往往被棄養在停車場或森林裡,成為無人照顧的流浪動物。
隨著蛋價波動與養雞熱潮升溫,專家提醒,養雞不僅涉及經濟成本,還需要長期投入與責任。民眾在做決定前,應充分了解飼養需求,以免最終無法負擔,反而造成動物被棄養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