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材新書分享會:回憶在家庭中餐館中的學習與成長 活動獲華裔團體積極響應

(本報訊)12月3日晚,美國華裔作家陳國材(Curtis Chin),在華埠金馬餐館舉行了他的新書分享會,其新書「我學到的一切都來自中餐館」( Everything I Learned, I Learned in a Chinese Restaurant:A Memoir)自去年10月出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這書還獲得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推薦,列為2023年秋季「必讀書」之一。

像不少在美國長大的華人一樣,陳國材自小就在家庭經營的餐館長大,他說,生長在中餐館的環境內,加上父母的鼓勵,讓他學會了許多待人處事以及人生技能。

美國華裔作家陳國材(Curtis Chin)

美國華裔作家陳國材(Curtis Chin)

陳國材成長於70、80年代的密西根州底特律市,是中國廣東移民的第三代,家中有六個小孩,他排行第二,從小生活在祖父母於1940年開設的鐘氏廣東餐館「Chung’s Cantonese Cuisine」,餐館位於底特律中國城最熱鬧的地。陳國材表示,他的父母待客有道,不管是市長、大老闆、市井小民、變裝皇后、性工作者,到來的顧客,人人都能獲得相同熱情的對待。這是父母給陳國材的身教。他又指出,他的父母有別於傳統家長,經常鼓勵六名子女在家族經營的中餐館主動和顧客聊天,這讓陳國材自小有機會接觸餐廳外的世界。他說,「這間餐館和我父母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

陳國材在介紹自己的書時表示,為了讓家中年輕一輩知道家族歷史,於是寫下經營 鐘氏廣東餐館的趣事。「這本書不僅是關於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做的頑皮事,更是對我的父母的一種感謝,感謝他們為我們提供了這些生活技能。」

在分享會上中,陳國材還講述了他1980年代在底特律的成長故事。當時的底特律還是一個汽車工業衰退、毒品氾濫和愛滋病肆虐的時期。他曾經製作紀錄片「陳果仁是誰?」(Vincent Who)以記錄1982年陳果仁(Vincent Chin)謀殺案。他提到底特律早期是一個以汽車製造為主的城市,隨著汽車工業化,日本車大量進口美國,導致該市大量失業人口。在1982年陳果仁因被誤認為日本人,遭兩名白人失業汽車工人當街毆打致死,而事件發生後,媒體直到第12天才作報導,最終兩名嫌犯只被判罰款3000元,從未因此坐牢。

左起:金馬餐館老板娘 Sophie,何巽建築設計師,作者陳國材

當年14歲的他,深有所感,於是致信媒體希望多由華裔角度報導,但未獲回音。事件激發了當時就讀高中的陳國材加入校刊團隊,後來在大學學習寫作,更創辦了亞裔美國作家工作室(Asian American Writers’ Workshop),致力於用筆桿為華裔╱亞裔發聲。

此次分享會選址於華埠金馬餐館,陳國材希望藉此支持經營困難的餐館。金馬餐館老板娘李少惠(Sophie Lee)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1999年移民波特蘭,從洗碗工做起,最終成為餐館老板娘。談及經營挑戰,她坦言波特蘭唐人街的營商環境困難,無家者問題和疫情帶來的壓力一度讓她想放棄,但老顧客的支持讓她堅持了下來。她希望唐人街未來越來越好。李少惠介紹了餐館的招牌菜「糯米雞」,並為分享會賓客特別準備了這道經典美食。她回憶,早年以華人為主的客群偏愛海鮮,現如今左宗雞則成為最受歡迎的菜式。

此外,亞太裔聯盟(APANO)正在進行一項關於翡翠區中餐館歷史的研究,負責人Brian和建築師何巽也在現場中分享了許多意義深遠的故事。

當晚,賓客們熱情參與,不僅踴躍購買陳國材的書籍,還請他一一簽名。據悉,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已翻印三次,陳國材已在全美及歐洲舉辦超過200場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