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囯西北中國協會年度頒獎晚宴 飛馬獎得主 -中華會館主席李汝堯
(本報訊)美國西北中國協會(Northwest China Council)在10月24日於魚樂軒舉行了年度大會暨晚宴,並在會上頒發飛馬獎。今年的獲獎者是俄勒岡中華會館現任主席李汝堯。
當日下午5:30,嘉賓陸續到場、展開交流。下午6點,西北中國協會理事會主席吉姆·莫克福德(Jim Mockford)宣佈年會正式開始。年會結束後,晚宴隨即開始。大會為與會代表和嘉賓提供了多道美味的中式菜品。
每年,美國西北中國協會都會表彰一名對服務華人社區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並向其頒發飛馬獎。今年的飛馬獎得主是中華會館主席李汝堯,李主席從吉姆·莫克福德手上接過獎座後,發表了獲獎感言。
李汝堯首先感謝美國西北中國協會的領導層對他和中華會館工作的認可,使他榮幸地成為今屆的獲獎者。
李主席提到,美國俄勒岡州中華會館與美國西北中國協會有著相同的使命,同是致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延續本地華人歷史文脈,促進公民參與並倡導社會正義。
他特別向與會人士重新介紹了俄勒岡中華會館。俄勒岡中華會館成立於1877年,當時正值美國推出排華法案。中華會館承擔了團結當地華人組織的重任,攜手華人群體共同保護和支持華人社區。目前的中華會館大樓建於1911年,由當時本地華人社區全額資助。自建成後,大樓便成了華人的社區中心,除辦學之外,還作為一些新移民的臨時住所,甚至是解決華人社區內部糾紛的法庭。
在1930年代時期,中華會館還承擔了支援飛虎隊作戰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華僑航空訓練中心的角色。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中華會館負責管理浪花華人墓園。1986年,會館發起並促成了波特蘭華埠牌樓的建成。此後,會館還協助成立了波特蘭高雄姊妹城市協會,並促成波特蘭市每年都舉辦的龍舟比賽。自第一屆至今,中華會館每年均組隊參加該項比賽。
目前,中華會館正與波特蘭都會局、浪花墓園之友和其他機構合作,在浪花墓園內建造紀念園,記錄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除了每年舉行的夏日郊遊會外,兩年前,中華會館還與波特蘭新聞合作籌辦每年在俄勒岡會議中心舉行的新春活動,與市民同樂,傳揚中華文化。不久前,中華會館更獲得聯邦政府資助,開始利用數碼方式重新整理和記錄大樓內博物館的歷史資料。
李汝堯形容自己擔任中華會館主席的經歷如同乘坐過山車,經歷了疫情前後的不同挑戰。他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秘訣:他相信領導應該像僕人一樣服務他人,並堅信只要幫助他人取得成功,自己也會隨之成功。他強調,沒有危機就沒有機會,為了實現更多的成就,他願意承擔風險。
最後,李汝堯感謝那些在他「過山車」旅途中扶持和鼓勵他的朋友,並感謝那些與他共同參與各個項目並見證成功的人士。
李汝堯出生於波特蘭,是一名建築師,創立了LEEKA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建築設計公司。即使在繁忙的業務中,李主席仍積極參與華人社區的各項活動。他參與過的社區項目包括:
- 與波特蘭政府及麥魯瑪縣機構組織社區會議,討論如何解決針對亞裔社區的犯罪問題;
- 擔任華埠牌樓修復工作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 與俄勒岡華人聯盟合作,成功取得政府首個街道懸掛燈籠的許可證;
- 作為老城社區協會藝術文化委員會成員,為跨街燈籠計劃提供建議;
- 成功爭取到大筆捐款,協助修繕中華會館大樓的屋頂、外牆和公用設施。
李汝堯曾擔任波特蘭李氏公所的前會長和秉公堂的前副會長。他目前還擔任波特蘭警察局亞太裔諮詢委員會主席。
李汝堯引用了李小龍的一句名言,「在混亂中蘊藏著機會」,來形容他的願景。儘管他曾因不會說中文而被質疑是否有能力擔任主席,但他通過不懈努力克服了語言和地緣政治的障礙,並通過多方合作改善了當地的美籍華人社區。

頒發飛馬獎-576x102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