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汗水化作精彩的舞姿:記西北華人聯盟玫瑰節巡遊的辛苦准備與驚艷表演

(本報記者王星報道)“來了,來了……”遠遠的像一片彤雲從天上飄逸而來,在《象王行》的國風民樂中如夢似幻。待到近處,卻似一群天宮中下凡的仙女,霓裳羽衣,釵光鬢影,長綢折扇,翩躚而舞……一時整條遊行的街都為之傾倒了。

6月8日,在波特蘭玫瑰節的遊行中,西北華人聯盟(NWCA)的遊行隊伍,再一次刷新了玫瑰節遊行的美感度。這支來自社區各界志願者組成的女團,從CITY FAIR到DISBAND AREA的遊行途中,捲起一路的驚艷的潮水般的叫聲和掌聲,“她們的舞蹈和音樂太讓人激動了,衣著和綢扇太讓人著迷了”沿途解說台上的播音员和圍觀的人們都不約而同的這麼說。

今年是西北華人聯盟第12次參加波特蘭玫瑰節的遊行了。在歷次的遊行中,她們始終是組辦者和觀眾所共同認可和贊譽的一支方隊。每年為在遊行中打造出不一樣的風格和特色,她們不斷突破“舊我”,以當下最美的呈現,給到玫瑰節和觀眾全新的觀感。“芝麻開花節節高”,不僅面貌不同,還一年勝過一年。

每一件被喝彩的事,都有它不為人知的緣由。“我們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可言,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我們姐妹團的同心協力和默默付出,笑對每一次的挑戰。”負責NWCA遊行團隊的柴晉如帶著謙和的笑容如是說。在旁的她的搭檔李筱堅補充道:“這幾年的玫瑰節遊行下來,我們也曾對具體作法有過總結。概括起來說,就是十二個字:早準備,重提煉,巧排舞,下功夫”。為印證這“十二字”的真言,二位負責人一五一十地掰起了手指。這些年,為保證遊行隊伍拉得出、上得去、添得彩,“早準備”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為早做準備,每年她們都提前半年開始,今年也不例外。從去年底就啓動了這個項目,定計劃,發通知,召成員。在人馬到位和落實後,就一頭扎進了舞蹈和音樂的選取。這一過程重在提煉。所謂提煉,是對舞蹈和音樂反復進行比較,再三推敲,選取最佳題材,以確定主題和風格。並以此為基調,定服裝、配飾和妝容。這一步看似繁瑣但事關大局,往往“一錘定音”,關係到遊行所呈現的最終的面目和效果,成或流於一般,在此一舉。

上述兩項確定後,NWCA遊行女團就進入到排舞階段。規定每周就近分組練舞,每月大團合成集練。由小而大,由生而熟,由一招一式到大開大合,到兩英里路程的模擬遊行,載歌載舞,讓衣裙和扇綢都飄逸起來,讓辛勤之後的笑容像花朵般綻放開來,一步步走向遊行舞蹈的統一而有序上來。這是一段從小白到“成仙”的過程,經歷了練舞的“十八道彎”。期間,恰好在雨季之時,雨天練舞不論分組小排還是集體合練,都要頂風冒雨,風雨無阻。有幾次集體合排時遇上了瓢潑大雨,合排場地的雨棚難以遮擋飄舞的雨勢,雨水打濕了肩膀和手臂,但大家卻仍不願放棄一月一次的合練機會,硬是把合排進行到最後一輪。

像這樣的事例在舞團中不勝枚舉。這期間“下功夫”是關鍵詞。以實打實的態度和作風,確保完成每一个動作和細節的完美。同時,不僅只講究一個“實”字,還要講究一個“巧”字。在實練中求變、求創、求新,讓人和動作、和舞蹈、和道具、和音樂有機地融為一體,產生出更為藝術化的視覺效應。為此,她們在女團舞蹈的架構上,大膽地引入青少年舞者,以不同的服裝色彩和風格,組合成多層次的舞蹈結構與形式,極大地豐富了遊行隊伍的舞風、色系和節奏,為最終獲得成功給了重重的加分。

俗話說,鋼要用在刀刃上。“下功夫”亦是要下在關鍵處。把握關鍵,提綱挈領,就把住了“成功之鑰”。NWCA的玫瑰女團就是以“早準備、重提煉、巧排舞、下功夫”的四步,在關鍵環節使力,讓問題“躲”著走,叫成功自然來,獲取遊行舞蹈的最佳表現和效果,終於“修成正果”,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贊譽。

踏著《象王行》民樂的節奏,NWCA舞團在風姿綽約的行進著,飄逸的服飾,燦爛的笑容,協調的動作,這一切無不詮釋著團隊同心協力下的默默付出。她們只有一个心願:讓汗水化作精彩的舞姿,為每一個玫瑰節獻上藝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