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舊黃氏洗衣店被選為「修復俄勒岡」2018年工程之一 新僑領導兆洪成希望工程早日開始 為華埠帶來正能量

     (綜合報導)「修復俄勒岡」在過去七年已成功為44個有價值的地方作出修復工程,並已選定12個地點作為2018年的工程。而其中之一是位於老城/華埠三街的黃氏洗衣店。
  在本州有不少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單在波特蘭市中心也是到處可見,有不少建築物因日久失修,有塌下的危險,不能再使用,「修復俄勒岡」這機構就會出資為這些由民眾提名的建築物進行修復工程。
  「修復俄勒岡」總裁Peggy 表示,看到這些有歷史性展示文化和精湛工藝的建築物漸漸失色並且倒下,這是一個令人傷心的事。
  在明年的工程中,除了黃氏洗衣店外,還包括有大家都熟悉的Jantzen Beach 的大旋轉木馬、Astoria 市的僅存的二號遊客渡輪等。
  前黃氏洗衣店所在的建築物建於1908年,「修復俄勒岡」的網站內指出,這座建築物對俄勒岡州和波特蘭市的經濟歷史及移民歷史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這座兩層高,商住兩用的磚石建築物,是20世紀初期最流行的商業建築設計,地下一層是零售商舖,二樓則是旅館,正好配合當時在附近並剛開幕的聯合火車站,旅客下車後,就可到老城區內找尋住宿。這棟樓房對波特蘭華埠的轉型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也紀錄了移民過去在這生活的爭扎。
  這棟建築物的商舖在1930年之前是一間理髮店及一些小商舖,到1940年代初,黃氏洗衣店連同一家收音機修理店才正式入駐,而懂中藥的黃太和她的六名子女亦入住該樓房內。至1950年代初,黃太才將這棟樓房購下。至1970年,一場火災,令洗衣店內嚴重受毀,洗衣店被迫從此關門。由於要修復樓房,費用昂貴,再加上政府要求的防震工程,業主亦無力負擔。自此之後,樓房一直空置至今。
  直至去年,一班對復興華埠懷有滿腔熱誠的「新僑」集資購下,作為振興華埠的第一步。
  「修復俄勒岡」的Peggy 指,黃氏洗衣店建築物是華人社區在本地的其中一個歷史,大樓的損毀情況尤其嚴重,極需要修復並改作適合時宜的用途。她又說,這些歷史建築物如拆掉就永遠消失了,這些都曾為本州和本地的社區作出定位,對社區來說這都是無價的。
  去年,由微信群開始的一班「新僑」,突然對復興波特蘭華埠懷有熱誠,於是決定走出微信群,積極參與華埠區的事宜,希望藉購下區內的物業,增加華人的參與度和「能見度」。他們的領導人兆洪成表示,波特蘭市的華埠只有白天有人行,晚上就像一個鬼城,這是跟傳統華埠概念是相違背的。
他們希望利用這座樓房,增加華埠的人流和居民,所以計劃將地面一層改為商店,希望能招來特式中國口味的餐館或是咖啡店在這開店;二樓一層將全部打通,變成一個五千呎的社區活動中心,三樓及以上是住宅。在融入新設計的同時,他們亦會盡量保存建築物的原貌。
兆洪成又指出,位於三街和Davis 街口的地點,即砵崙華埠歷史博物館現址,這是老城/華埠區一個中心點,用作博物館,有點兒可惜,因為未能為這區增加人流。
如今黃氏洗衣店建築物獲「修復俄勒岡」選中成為修復工程之一,兆洪成認為是好事;並指出,他們想的是要將正能量帶入華埠,所以願意採納社區喜歡的方案,以獲得更多的支持,例如「修復俄勒岡」。
兆洪成又說,:「希望能盡快動工,給華埠的堂所和老僑們鼓舞,只要大家願意放棄個人利益,讓社區整體思考,要復興華埠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並且不單可做到,是可以做得非常好。」
  波特蘭的華埠隨著華人商店相繼遷離後,餘下與華人有關的就只有堂所和寥寥可數的商戶。而這些堂所看到華埠滿街都是流浪漢,罪惡頻生,加上酒吧林立,晚上更像一個紅燈區,早前亦相繼傳出放盤遷離華埠。但「新僑」卻買樓進駐,更舉辦文化活動,提醒大家這是屬於華人的唐人埠。最後考慮離場的堂所亦取消搬遷的念頭,並正與「新僑」們相討一起發展華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