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服務中心疫情中默默守護社區




(本報訊)眾多華人長者所依賴的華人服務中心,自去年三月因疫情關系,被迫停止所有公眾活動後,導致許多成員無法進行日常社交活動,這項變化對許多獨居長者的衝擊尤為嚴重。該中心隨即成立了新冠疫情亞裔應對團隊(CART),改一個形式,繼續關懷那些因語言和文化差異而不容易獲得照顧的弱勢社群,為他們提供各樣適時的服務。
根據該中心的一份年報,由去年的3月至12月期間,透過電話或視像進行了37,777人次的聯絡接觸,幫助了6,417名人士得到不同方式的支援;並按個人的需要,派送出5,364份餐食或雜貨包;轉介了207名精神和癌症病患者接受支援服務。
華人服務中心主任梁永富在年報中表示:「在疫情大流行的10個月中,華人服務中心為社區中因疫情而與社區疏離的人士,特別是年長者,提供重要的聯系和支援。這樣的外展服務已幫助了數千人獲得了重要的資源,和所需的精神健康支援。在這段極富挑戰性的時刻,讓這些人士感到他們絕不是孤單一人的!」
華人服務中心的新冠疫情亞裔應對團隊所聯系上的3萬多人次中,有說廣東話、普通話、越南話和韓文的。這些電話聯系,對很多孤單和弱勢的社區成員來說,很多時都是一個與生命攸關的對話。這團隊除了將有需要的成員轉介到有關的輔導服務外,還會為他們準備雜貨包,解決出外購物的不方便的情況;亦有在長者公寓外舉辦免費音樂會,給予長者們一點娛樂以解寂寥。
在年報中華人服務中心總結在去年10個月的疫情期間,他們了解到在未來一段時間,不少亞裔長者仍要繼續面對社交隔離的孤獨感至疫情完結或疫苗普及為止。他們看到很多亞裔長者,寧獨忍痛苦也不願說出自己的困難,更莫說求助。為了幫助這些長者,與他們建立互信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互信,他們會更願意說出所經歷的困難。另外該中心亦看到,疫苗為群眾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帶來了疑惑,亞裔人士需要及時了解州政府的疫苗計劃和合資格接種人群等訊息,而這些訊息必須是用他們的言語所表達的。
該中心估計,大部份社區成員仍要繼續面對疫情所帶來在經濟、精神和健康方面的衝擊。在未來一年,會有更多成員需繼續依賴該中心為他們提供各項的支援。華人服務中心的一個提供多種語言的外展社康服務團隊,將繼續找出需要支援和與社區疏離的成員,為他們提供各樣的援助。
該中心每年一次的社區籌款活動,去年也因疫情被迫取消。華人服務中心表示,看到社區有這樣大的需要,他們將努力找來經費,為社區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及時的幫助。
另外,在過去四個星期,華人服務中心將大樓的頂層闢為亞裔臨時疫苗接種診所,一共為社區成員接種了超過2,000劑疫苗。而在華盛頓縣亦與其他機構合作,為西邊的亞裔市民接種疫苗。
今次華人服務中心能夠成功設立這疫苗接種診所,實在不容易。該中心希望能確保亞裔社群不會因言語、文化、和錯誤的訊息而阻礙他們接種疫苗,所以一直在努力爭取。
據梁永富主任表示,當初接觸縣衛生局時,他們只答應給該中心150劑疫苗,這數字讓這所擁有過萬需要照顧的成員的機構不知所措,僅有這極小數量的疫苗,應如何安排呢?後得到Rosewood診所, 及OHSU亞裔醫學院學生會的合作下,才能順利打出這2,000多針。
上星期六是華人服務中心的疫苗接種診所的最後一天,當天麥魯瑪縣縣長黛布拉.卡弗瑞(Deborah Kafoury)到場視察,加上早前聯邦議員懷登(Ron Wyden)的到訪,希望能借助這些重要的政府官員親臨了解下,華人服務中心能爭取到更多的疫苗,繼續為擴大的亞裔社區提供親切的疫苗接種服務。
過去周六的疫苗接種診所,均需動用上過百名義工,由進入診所開始,你就已感受到那股親切的關心,說廣東話或普通話的義工們為大家填表,接種完畢在等候區內,更見到華人服務中心的董事司徒國石醫生和太太陳婉輝醫生,在場關懷接種者,和幫忙打點。有到來打針的人士表示,她一向害怕打針,今次更不用說了,但她的害怕卻被他們的一股熱誠溶化了,並開心勇敢的接種了這一枝疫苗。她希望政府能繼續分配疫苗給華人服務中心,讓更多華人和亞裔人士能在一個「自己人」的地方,安心放心地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