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要放棄先進芯片技術研發?

(本報綜述)據《俄勒岡人》報道,全球半導體技術長期領導者英特爾(Intel),近日在提交給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文件中暗示,若無法找到大型外部客戶採用其預計三至四年後推出的14A製程(先進芯片製造技術),可能停止相關研發與製造,甚至永遠退出芯片製造領域。這一訊息震驚了華爾街,也為英特爾位於俄勒岡州的核心研發基地前景蒙上陰影。

英特爾過去57年引領晶片技術進步,讓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普及,過去25年來主要依靠位於俄勒岡Hillsboro的Ronler Acres研發園區(現更名為戈登摩爾園區)不斷創新。然而公司表示,先進製程投資成本龐大,光是今年資本支出就達180億美元,但晶片銷售不足以支撐巨額開銷。若14A製程找不到重要合作客戶,英特爾可能就此放棄該技術,並改採外包方式生產先進晶片。

這一表態引發巨大疑問,消息曝光後股價隔日重挫9%,公司至今仍拒絕詳細回應。不過,英特爾強調會繼續設計晶片,並使用舊製程至少生產到2030年。

分析人士指出,英特爾先進製程落後的困境並非一日之寒。多年來的製造延誤,使競爭對手AMD與ARM架構處理器搶占市場,同時英特爾在人工智慧晶片技術上未能突破。前任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曾大規模投資新廠與先進製程,但銷售持續下滑三分之一至530億美元,且未吸引到外部大型代工客戶,最終遭董事會撤換。今年3月接任的新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認為公司擴張過度,已宣布全球裁員1.5萬人,關閉哥斯大黎加工廠、取消德國及波蘭擴廠計劃,並推遲俄亥俄州建廠。

這一動向對俄勒岡經濟影響重大。英特爾是該州最大私人雇主,近年員工數曾超過2.3萬人,平均年薪達18萬美元,並帶動數千名供應商與承包商。過去11個月公司已裁減至少5,400個當地職位,如再放棄先進製程,恐危及整個州的高科技產業基石。

業界認為,英特爾的創新能力長期支撐全球半導體進步,一旦退出先進製程,美國在全球晶片競爭中的地位可能受創,也會讓《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扶持美國領先角色的初衷落空。分析師認為,英特爾此舉或意在向特朗普政府施壓,要求兌現拜登政府時期承諾的57億美元補助,以避免美國失去唯一的領先製程晶片製造商。

目前英特爾仍在與潛在客戶洽談,希望在2028至2029年推出的14A製程能找到「救命客戶」。但留給公司的時間僅約18個月,若未能成功,可能陷入「兩頭落空」的困境。對於以創新著稱的英特爾而言,這或將成為其歷史上最艱難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