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簽新規:糖尿病或肥胖等慢性病恐成拒簽理由
(本報綜述)特朗普政府近日發布新指引,要求美國駐外大使館與領事館在審核移民簽證時,將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納入考量。專家警告,這項變動恐使更多申請人因被視為可能成為「公共負擔」(public charge)而遭拒簽。
根據KFF健康新聞披露的電報內容,新指引要求簽證官評估申請人在未來是否可能因健康狀況或年齡,而依賴美國公共資源。文件列舉多類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糖尿病、新陳代謝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以及精神健康狀況,並指出這些疾病可能導致「數十萬美元」的醫療支出。
電報也將肥胖列入考量,強調肥胖可能引發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高血壓等問題,因此被視為潛在醫療負擔風險。簽證官也被要求判斷申請人是否有足夠財力支付長期醫療開銷,而不需依賴政府補助。
法律專家指出,相關語句與美國國務院《外交事務手冊》相牴觸,後者禁止官員以「假設性」情境拒簽。天主教法律移民網絡(Catholic Legal Immigration Network)律師威勒(Charles Wheeler)形容,新規等同要求簽證官「自行推測」申請人未來的醫療成本,恐引發主觀或帶有偏見的判斷。
目前簽證申請人本就須接受美國認可醫師的體檢,包括傳染病檢查、精神健康紀錄申報及疫苗接種。但新規要求官員與醫師更廣泛評估慢性病史,並推估日後的照護需求與就業能力。
此外,簽證官也需考量申請人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例如子女或年長父母是否需長期照護,進而影響申請人的工作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是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政策更大策略的一部分。過去幾年,政府透過擴大拘捕行動、限制難民入境與削減移民名額等措施,逐步加強移民管控。新指引生效後,可能使全球移民申請者面臨更高審查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