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貧富差距造成老年人壽命相差9年
(本報綜述)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美國老年人的壽命與財富密切相關——低收入者平均比高收入者早逝9年。這份由美國國家老齡委員會與麻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長期照護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報告,揭示貧窮對健康與壽命的長期影響。
收入越高 壽命越長
研究團隊分析了密西根大學「健康與退休研究」2018年至2022年間追蹤的1萬個家庭數據。結果發現,年收入最低的60歲以上長者平均比收入最高者少活9年。中等收入族群的情況也不樂觀——年收入約6萬美元的家庭中,有約15%的長者在四年內過世;而年收入約12萬美元的高收入家庭,死亡比例僅約11%。
NCOA經濟福祉中心高級主任潔西卡‧強斯頓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明確將健康與財富結合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傳統上我們相信只要遵守規矩、努力工作,就能老年安康,但現實正在改變。」
不只是醫療問題 壓力與貧窮循環致命
研究指出,低收入長者壽命較短的原因,可能包括預防醫療不足、缺乏支付能力、以及長期經濟壓力。許多貧困老人面臨艱難選擇——「是去買食物、繳房租,還是拿藥?」強斯頓說,「這些不只是取捨問題,還有長期焦慮與心理負擔。」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2024年美國老年貧困率已上升至15%,為各年齡層中最高。約八成60歲以上民眾幾乎沒有可動用資產,一旦失去配偶或需要長期照護,便陷入經濟危機。
代際影響:家庭承擔醫療負擔
研究也指出,許多無法負擔照護或藥費的長者,其支出最終由家人承擔,這可能導致X世代與千禧世代的經濟壓力持續增加。強斯頓警告:「這種跨代經濟影響將在未來10到20年間逐漸顯現。」
專家呼籲,隨著美國社會老化與貧富差距擴大,政府應加強老人醫療保障與長照補助,減輕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否則,貧窮與健康惡化的惡性循環,將讓越來越多美國長者「早於壽命終點」結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