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十九年總耗資逾二十七萬美元 唐人街『中國龍』群雕被徹底拆除
(本報記者俄廣才攝影報導)做為砵崙唐人街改建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龍』群雕於2006年9月安裝在砵崙中華會館門前的戴維斯街區,並於當年10月1日在『慶祝中國城三街和四街新街區落成』的開幕大典上,正式向波特蘭民眾及來自各地的嘉賓、遊客展示了這組象徵波特蘭華裔社區發展歷史與貢獻的雕塑作品。
據瞭解,該群雕由華盛頓州藝術家布萊恩 戈德布魯姆(Brian Goldbloom)設計製作,波特蘭地區域藝術文化局為此支付了19.1萬美元。
唐人街新街區落成之後,『中國龍』群雕作為一個新的景觀,理應給人們帶來一種視覺以及心理上愉悅的享受。
可群雕中『中國龍』雕塑展示的是一個無尾的龍頭,被扼住喉嚨痛苦地倒懸在鋼架之下,有人形象地形容這是「被吊起來的薩達姆。」下面一組鍋覆勺傾的場景,更是使人聯想到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悲涼情景,這組雕塑給我們的民族情感帶來極大的傷害,在本地華裔社區引起了強烈地反響。
曾有人將石雕『中國龍』的頭部打破,以發洩不滿情緒。
在接到多家華裔商企幾個人的反映之後,本報於2006年10月18日以《為什麼會被扼住喉嚨 龍的傳人要討個說法》為題發表首篇報導。
隨後的三個多月中,本報以『石雕中國龍 情牽華人心』為專題的系列報導陸續發表了十多期,得到了美國多個城市華裔社團及多個國家、地區華文媒體的關註。本地社區七百多民眾聯名發表意見,人們都希望三街四街的改建不要給砵崙唐人街留下遺憾,期待著『中國龍』事件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經過社區多家僑團、商企及個人的共同呼籲,波特蘭區域藝術委員會終於在2007年1月8日,舉行了波特蘭歷史上首次因華裔社區藝術品文化冒犯與攻擊傾向的問題而召開的公聽會。
鑒於華裔社區的強烈反響,區域藝術委員會董事局於2007年1月24日的議會上,一致通過了『拆除唐人街石雕中國龍』的決議。
2007年2月10日,波特蘭市政部門派出工程人員將石雕『中國龍』拆除(僅頭部)。
當年沒有拆除的『中國龍』群雕剩餘部分,在時隔19年之後的2025年3月5日上午,進行了徹底清除。
老城社區協會主席Jessie Burke,蘭蘇園前總監Gloria Lee,以及中華會館主席廖懷澤、副主席李汝堯,俄勒岡華人聯盟兆洪成等僑領、嘉賓出席了動工儀式。
「做為華裔移民的後代,清除遺留下來的這部分雕塑,為唐人街恢復往日的繁榮是我應盡的責任。」老城社區協會主席Jessie Burke在講話時說。
自加入老城社區協會並當選主席後,Jessie Burke一直致力於改善唐人街的治安、市容等工作。多年以來她一直與政府部門協調,並聯同蘭蘇園、俄勒岡東方醫藥學院以及地區域藝術文化局,商討群雕『中國龍』遺留部分的清除事宜,並於去年參加競選希望能為社區發展做出更多奉獻。
在得到波特蘭市政部門的7.9萬美元的資金支持後,『中國龍』群雕遺留部分的清除工程在時隔十九年之後終於得以實施。
Jessie Burke說:「復興唐人街區是老城社區協會一直以來的奮鬥目標,已有35家商企表示願意進駐唐人街,目前正在協調具體方案,希望藉此早日恢復唐人街昔日的繁榮。」
據Burke介紹,『中國龍』群雕清除之後,將在戴維斯街安裝燈籠,延續由老城社區協會於2024年5月發起的「通過城區的創意照明增強公共安全」的燈籠項目,該項目得到了波特蘭公共環境管理辦公室和Venture Portland資助。
參加儀式的嘉賓們也分別表述了各自的觀點。
俄勒岡華人聯盟兆洪城:「由此事件可以看出,華裔社區要永不放棄地努力爭取我們的權益。今天的行動可以說是個轉折點,希望通過繼續努力讓唐人街得到真正的改變。」
蘭蘇園前總監Gloria Lee:「經過了老城社區協會13年來的不斷爭取,今天的行動讓人們見到砵崙唐人街新的希望。隨著蘭蘇園剛公佈的發展項目與及唐人街一帶的新動向,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攜手,對老城的復興充滿信心。」
中華會館主席廖懷澤:「我們要呼籲政府部門更多關注有文化特色的藝術設計,了解其所象徵的意義。希望在今天的拆除工程之後,能夠在這裡舉辦更多的社區活動。」

俄勒岡華人聯盟兆洪成、波特蘭新聞社長Rosaline、蘭蘇園文化與社區關係部副主任孫韻芝、蘭蘇園前總監Gloria Lee,以及中華會館主席廖懷澤,中華會館副主席李汝堯、老城社區協會主席Jessie Burke等在動工儀式上合影
本地多家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媒體進行了現場採訪與報導。十九年過去了,石雕『中國龍』事件至今依然引發著人們的普遍關註。
通過石雕『中國龍』事件,我們看到了一些由文化差異所引發的帶有冒犯、攻擊性的問題,同時通過石雕『中國龍』事件,我們也對華裔社區團結互助、繁榮發展的未來充滿希望。
起始於2006年的砵崙唐人街石雕『中國龍』事件,讓主流社會看到了波特蘭歷史上一個空前團結的華人社區,一個對社區事物、民族利益空前關注的華裔群體。『中國龍』事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社區行為,廣義上來講,這是海外華人更加關心自己的歷史文化、更加注重我們民族形象的具體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