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 如何防範自保?

近月來,打開報章或是網絡,幾乎全都是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訊息,有真有假,而專家強調,擁有正確觀念對民眾來說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雖說在俄勒岡州受此病毒入侵的機會少,但隨著不少在過去幾星期到內地過春節,並於近日回到美國的家中。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士,都會先選擇留在家中自我隔離最少14天。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人罔顧他人安危,仍到處跑。在這裡我們收集了一些資訊,向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都了解基本的衛生常識,從而懂得自我保護。

專家指出,要預防肺炎及呼吸道傳染病,民眾必須時刻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包括: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

摸眼、鼻、口?洗手先!

口罩可抵擋外來飛沫,或防止自己的飛沫對外抗散,但更大的感染風險,其實是來自自己雙手。無論工作、做家務、做運動,甚至進食,都要使用雙手,因此難免會沾上不同的細菌和病毒,若未經清潔便觸摸眼、鼻、口,新冠肺炎病毒便有機可乘入侵身體。
大家常說要勤洗手,但到底如何才算「勤」?醫生表示,「有多勤洗手其實不是重點,而是當自己的手有可能受感染,如觸摸過外來物件而不肯定是乾淨的話,就必須洗手後才可接觸自己的眼、鼻或口;反過來說,即摸眼、口、鼻之前,必須洗手。」

酒精可殺病毒

香港衛生署網頁指出,如無明顯污垢,可用酒精搓手液搓手代替洗手,病毒表面的膜由脂肪造成,而酒精可溶解油脂,故能殺死或者抑制病毒。加上酒精可以揮發,毋須再用水洗,故可作為洗手的替代方案。但許可話,洗手始終是首選方法,因梘液除可殺菌外,流動的水亦很有效帶走污垢及黏附於污垢表面的細菌病毒。
洗手也有學問,不是隨便用水沖一下就算乾淨,以下是正確洗手的五部曲:
1. 用水弄濕雙手
2. 加入梘液,揉搓雙手最少20秒 (手掌 > 手背 > 指隙 > 指背 > 拇指 > 指尖 > 手腕)確保有20秒的建議,唱完兩次生日歌 Happy Birthday to You)
3. 用水沖洗乾淨
4. 用抹手紙抹乾雙手
5. 再用抹手紙關上水龍頭
而指甲罅隙易藏污垢,留長指甲、Gel甲更會增加清潔難度,建議考慮剪掉為佳。
專家認為消毒噴霧不可取,其當中的成分或殘留在手上,如接觸眼、鼻、口時,會刺激或者傷害自己;如成分濃度太低,能否殺菌也是一個疑問。至於消毒濕紙巾同樣有殺病毒功效,但由於未必可接觸到手部全部罅隙,故效果不及酒精搓手液。

食維他命 抵抗力大增

預防新型肺炎,除了要注意個人及家居衛生,提升免疫力也同樣重要。如免疫力夠強的話,即使接觸到病毒也未必受感染。要提升免疫力,飲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針對免疫系統,營養專家表示維他命A、C、D及E都同樣重要。
維他命A具有抗氧化作用,並可增加白血球的產量,增強呼吸道的黏膜組織健康以抵禦病菌,可減低患呼吸道疾病風險。多食用Beta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身體便會製造維他命A,例如深綠色菜葉蔬菜、橙色蔬果等。
維他命C可助抵抗自由基的損害,同樣能夠增加白血球產量以維持免疫系統。但要留意:由於維他命C易受熱力破壞,要留意食物烹煮方法。建議可多吃士多啤梨、奇異果、木瓜、西蘭花、芥蘭等。
維他命D則夠活化T細胞,以殺滅入侵的細菌病毒,有助減低患急性呼吸道感染風險。平時可多曬太陽讓身體製造維他命D,若這段期間較少外出,建議可多吃三文魚、吞拿魚、經太陽曬過的蘑菇、添加維他命D的奶類製品或豆漿。維他命E也有抗氧化和幫助製造白血球的功用,可從果仁、五穀類和菜油中吸收得到。
除了維他命之外,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Omega-3也有助身體製造白血球,鞏固免疫系統,維持細胞膜健康,減低發炎風險,可選擇魚類、牛油果、奇亞籽、果仁等食物。
飲足夠的水分也相當重要,因為水分足夠才可保持上呼吸道黏膜濕潤,令細菌病毒較難入侵,建議每日飲8至12杯水。值得注意是不應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這代表身體已缺水,宜因應身體活動及時補充水分。
除以上法則,專家提醒大家保持身體健康的一些重點:要注意均衡飲食,盡量採用新鮮食材。避免經常食用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因為會影響腸道中益菌和壞菌的平衡,若益菌長期不足,亦會使免疫力下降。最後要有適當運動及充分休息,也有助提升免疫力。

認清口罩底面 保護自己

武漢肺炎來襲,令到口罩嚴重缺市,在亞洲地區如中國、香港,甚至是台灣都是人人都帶口罩出外的,但美國的衛生局則不建議沒有病的人士帶口罩,他們建議有發燒或病徵的人士才佩戴外科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人人都只知道外出時應戴上外科口罩保護自己,但是使用上卻有不少疑問產生,如何戴才正確?何時要更換一個新的呢?
首先了解一下外科口罩的3層設計。
一般外科口罩有3層設計,外層用作抵擋飛沫,中層是過濾層,內層有吸水功效,讓戴口罩者感覺較舒適。因此,使用者應正確佩戴口罩,不可底面反轉,否則會使擋飛沫的功效大大減低。如果口罩有顏色,顏色應向外,若底面都是白色的,就要留意有鼻位鋼線一方向上,展開口罩的風琴位應向下,以及掛耳橡筋應連接於口罩向外的一方,以這幾個原則去找出正確佩戴方向。
口罩濕掉應更換
至於何時要換,這是沒有一定時間的,反而取決於口罩的狀態而定,例如去過人多的地方,有人咳嗽,外層已染上飛沫『濕晒』,就應更換;或者內層被自己的口水弄濕感不適也應換掉。不少人會問除下口罩吃飯之後,可否再戴上?其實是可以的,不過要好好處理脫下的口罩,將接觸口鼻的一面向內對摺,然後放入信封內收好,吃完飯就可再用,但當然,如果供應充足,換一個是最好的。

正確使用口罩

口罩具有阻隔液體與飛沫微粒通過的功能,較為常用的是外科口罩。若外科口罩佩戴得宜,能有效預防經飛沫傳播的疾病。
凡呼吸道受感染的患者、需要照顧呼吸道受感染患者的人士、或在流感大流行/高峯期時進入醫院或診所的人士,都應佩戴外科口罩,以減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的事項 :
(a) 選擇合適尺碼的外科口罩,兒童可選擇兒童尺碼。
(b) 佩戴外科口罩前,應先潔手。
(c) 要讓外科口罩緊貼面部:
(i) 大部份外科口罩由三層物料組成,外層防液體飛濺,中層作為屏障阻擋病菌,內層吸收配戴者釋出的濕氣和水分。口罩如沒有上述功能不能預防經飛沫傳播的疾病,所以並不建議使用。一般而言,有顏色/摺紋向下的一面向外,有金屬條的一邊向上(如圖一)。把橡筋繞在耳朵上,使口罩緊貼面部。
(ii) 拉開外科口罩,使口罩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如圖三)。
(iii) 把外科口罩的金屬條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如圖四)。
(d) 佩戴外科口罩後,應避免觸摸口罩。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潔手。
(e) 卸除口罩時,把口罩的橡筋從雙耳除下。在卸除口罩時,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份,因這部份可能已沾染病菌。
(f) 將卸除的外科口罩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內,然後立即潔手。
(g) 適時更換口罩。一般而言,外科口罩不可重複使用。另外,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勤加清潔雙手

現時外科口罩短缺,可以怎樣做?有不少人會轉而購買N95口罩,也有部分人為求徹底隔絕病毒,會選擇高規格的N95口罩,但醫生提醒N95保護性反不及外科口罩,問題不是其過濾性能,而是與面部的貼合程度不如外科口罩,令防菌效能大減。
如果真的沒有口罩,惟有在其他個人衛生方面做得更充足,例如避免用手接觸眼、口、鼻,勤加清潔雙手。如只用水流沖走細菌,一些細微位未必清潔得足夠,務必使用洗手液。如沒有明顯污漬,亦可用70%至80%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
在網絡上,有不少教導民眾自製酒精搓手液或是酒精噴霧,在此提醒民眾切勿製作酒精噴霧用來噴衣服、家居物品等,因為如果空氣不流通,又不停噴來消毒,容易引起火災,故清潔家居物品應使用不易燃的清潔劑,如1:99漂白水等,以消毒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