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呼籲市民出錢出力 幫助解決無家可歸者問題
(本報綜述)波特蘭市長威爾森(Keith Wilson)近日向全體市民發出呼籲,希望大家能以捐款與志願服務的方式,共同支持市府的無家可歸者服務。他強調,這是一個「關鍵的一週」,如果地方行動不足,聯邦政府可能會介入,甚至動用武力與執法人員。
威爾森是透過電子郵件致函市民,呼籲民眾伸出援手。信件發布的時間正值珍珠區(Pearl District)新啟用的一處日間中心與夜間庇護所投入運作之際。市長特別提及近期華盛頓特區曾部署國民警衛隊處理街頭問題,他警告波特蘭若無法展現解決決心,也可能遭遇同樣情況。他說:「聯邦的手段是推土機和大規模逮捕,我們的方式則是外展服務與緊急庇護。讓我們攜手透過捐助和志願服務來證明,這座城市不需要粗暴的聯邦手段。」
市府官員透露,市長的呼籲已獲得快速回響。市府無家可歸者應對計劃的高級經理阿普特卡(Bryan Aptekar)表示,僅24小時內就收到數十份志願服務的報名,還有捐款與物資正在籌集中,「能看到這樣的支持令人振奮。」
然而,珍珠區新設的庇護所也引發部分居民不滿。當地居民琳達直言,自己曾在路上親眼看到多人公然吸食芬太尼,「我們一直無法真正解決無家可歸的問題,若聯邦能介入或許不是壞事。」
警方則表達謹慎立場。波特蘭警察局長戴伊在記者會上指出,無論是洛杉磯、華盛頓特區還是芝加哥,依靠聯邦強制措施都不是可持續的模式,「雖然過程會很艱難,但我們會留下來承擔後果。」
同時,市議會內部對市長的呼籲也出現分歧。第一選區議員史密斯批評,市府已經投入數億美元資金,卻仍要市民「再掏腰包」,是不公平的。她說:「市民早已因房租、停車費、水費、燃油稅和庇護稅壓得喘不過氣,如今還要他們額外奉獻,這根本不合理。」她還指出,以聯邦政府可能介入來嚇唬市民,更是「荒謬的說法」。
另一名議員卡納爾則表示,政策不應依賴「難以預測的聯邦政府會怎麼做」,而應以解決問題為優先,並體現波特蘭的核心價值。他呼籲採取全面性策略來應對無家可歸危機,而非只依靠臨時性措施。
市長威爾森的警告與呼籲,凸顯波特蘭當前處理無家可歸者問題的壓力與挑戰。如何在地方資源與聯邦干預之間找到平衡,將是這座城市亟需面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