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岡海水酸化牡蠣養殖愈發困難

(本報綜述)位於俄勒岡海岸的牡蠣養殖業正面臨嚴峻挑戰。由於海水酸化加劇,牡蠣群體的殼體生成變得困難,導致產量下降,使得養殖戶生計受到威脅。

太平洋西北地區是全美最大的牡蠣產區,年產值約2.7億美元。然而,近年來西岸海域酸度快速上升,破壞了海水的化學平衡。牡蠣幼體在酸化的海水中更難生成足夠堅固的殼體,造成死亡率上升,進而衝擊整體產量。

去年,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因北俄勒岡海域麻痺性貝類毒素上升,發布禁止採收牡蠣及蛤蜊的警告。今年問題持續惡化,年初俄勒岡沿岸甚至一度暫停剃刀蛤採收,對當地海鮮產業帶來沉重打擊。

為應對海水酸化,部分養殖戶開始嘗試在海床種植海草,以吸收二氧化碳來降低酸度,並在育苗場及沿岸投放碳酸鈉,試圖暫時恢復水體酸鹼平衡。然而這些方法僅能提供短期緩解,根本解決方案尚未出現。

科學家指出,西岸海域酸化的成因涉及全球氣候變化、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及當地海洋環境變化。雖然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但要找到長期且可行的解決方案仍需時間。

目前,俄勒岡牡蠣養殖業者正處於艱難時期,一邊嘗試採用臨時技術維持生產,一邊等待科學界提出能從根本上改善海水酸化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