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岡性犯罪者名單僅公開5%
(本報綜述)家長以為在網上查詢性罪犯名單,就能知道孩子周圍是否有潛在危險。然而在俄勒岡州,事實卻未必如此。根據數據,全州約有3.4萬名註冊性罪犯,但公開在州警局網站上的只有不到2000人,比例僅約5%。
這是因為州法律只允許警方公開「三級登記者」,也就是再犯風險最高的一群。至於其他大多數犯過性罪的登記者,即使住在你家附近,也不會出現在公開地圖上。
兩位母親的經歷揭開了問題。科特妮與簡平時經常在球場看孩子踢足球。幾年前,她們接到通知:球隊裡有一位家長其實是性罪犯,但這個名字卻怎樣都查不到。最後,她們透過全國資料庫才確認此人因持有兒童色情品被定罪。「我嚇壞了,因為搬家時我都會查州的性罪犯地圖,卻根本看不全,」簡說。兩人從此開始呼籲修改法律,要求更多資訊能公開。
不過,也有人持相反看法。專門研究性罪犯治療的專家凱蒂·戈奇認為,過度依賴名單只會讓人產生「虛假的安全感」。她指出,美國研究顯示,95%的性侵案件嫌疑人並沒有前科,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會出現在任何公開名單裡。另外,統計顯示高達93%的受害者其實都認識加害人,往往是親友、鄰居或熟人。「真正能保護孩子的,是家長日常的教育與警覺,」戈奇說。她主張,政府應把有限的資源用於預防與治療,而不是擴大名單。
在州議會,這样的爭論年年上演。共和黨議員曼尼克斯多次提案,要求把更多類別的性罪犯納入公開資料庫。他強調,社區有權知道危險人物是否在身邊。「假如你懷疑隔壁鄰居對孩子不安全,查到他曾有嚴重性侵前科,那至少你能及早防範,」曼尼克斯說。但反對者則認為,名單讓更生者永遠無法翻身,甚至影響整個家庭。有人因為配偶或父母的名字在名單上,導致找不到住房,孩子在學校被霸凌,家庭被孤立。
支持公開的家長認為,哪怕名單不是萬全之策,至少能給社區一個參考。而專家則提醒,光靠名單並不能阻止大多數案件,教育、溝通與防範意識更重要。目前,俄勒岡的公開比例全美偏低,只有「高危險群」會被列出。是否該擴大公開,仍是立法機關和社會輿論的拉鋸點。
對家長來說,最直接的提醒是:除了依賴資料庫,更要主動教育孩子,辨識不當行為,並且勇於告訴大人。因為真正的風險,往往就潛藏在熟悉的身邊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