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休戰期再延90天至
(本報綜述)總統特朗普8月11日簽署行政命令,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暫停期再延長90天,並表示協議的其他條款保持不變。數小時後,中國商務部也確認將暫緩對美報復性關稅,同時暫停對17家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美企採取措施,並中止對28家美國企業的出口管制,以示積極回應。
這項延長意味著原定8月12日到期的中美關稅休戰將持續至11月,避免關稅恢復至歷史高位(145%)而導致雙邊貿易幾乎停擺。分析認為,這一決定為中國出口商爭取到黑色星期五及聖誕旺季前的重要緩衝期。
延長前的談判在7月底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雙方達成共識延長休戰,但美方態度當時並未明確。最終,特朗普在最後時刻拍板同意。前白宮高級貿易官員凱利·安·肖指出,特朗普可能在同意前向中方施壓,要求更多讓步,包括將對美大豆採購量提高至原來四倍,但該要求最終並未出現在宣布中。
出口服務商GenPark創辦人兼執行長龐國強表示,這對中低毛利、運費敏感型商品來說尤為重要,能緩解成本壓力並增加定價和促銷的彈性,「至少今年旺季不會被耽誤,美國消費者也能買到性價比高的節日商品」。
儘管如此,中美貿易談判尚未全面展開,且潛在變數不斷浮現。近期,特朗普放寬部分出口限制,允許包括超微(AMD)與英偉達(Nvidia)在內的公司向中國出售特定芯片,但要求英偉達須向美國政府繳交在華相關收入的15%。美國也在推動TikTok脫離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遭到北京堅決反對。
此外,隨著美俄關係惡化,特朗普多次敦促中國與印度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並將此作為推動俄烏停火的施壓手段之一。他已對印度商品加徵25%關稅,並暗示其他持續購買俄油的國家可能成為後續「次級制裁」或加稅目標,具體取決於與北京談判的進展。
專家表示,對中國出口商而言,現有的10%基準關稅與20%芬太尼問題關稅仍在施壓,長期價格波動風險依舊存在。龐國強提醒,儘管休戰延長為旺季提供喘息空間,但最終談判結果仍將決定未來數月的市場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