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圖書館是否該安裝金屬探測器?
(本報綜述)在波特蘭中央圖書館門前於7月1日發生致命槍擊案後,警方與社區領袖接連呼籲加強圖書館周邊安全,包括安裝金屬探測器、移除戶外長椅,甚至削弱館外WiFi訊號,以降低暴力與毒品問題的發生機率。然而,這些建議也引發部分民眾對公共空間自由與包容性的擔憂。
提出這些建議的是波特蘭市中心警察分局指揮官布萊恩‧休斯。他在案發後致信縣政府,指出中央圖書館周邊「安全惡化嚴重」,呼籲儘快採取措施,包括設置金屬探測器,建立年費會員制度以加強管理,並限縮WiFi訊號覆蓋範圍。他表示,現行政策對潛在風險反應不足,「現場情況已非單靠守則可控」。
市中心零售委員會主席傑森‧格爾特也加入施壓行列,批評縣政府一再淡化問題。他指出,圖書館內外多次發生吸毒、暴力、威脅職員事件,而職員卻「被勸說不要報警」,導致安全失控。他強調:「執法單位應是夥伴,而非最後手段。」
不過,縣圖書館發言人則回應稱,警方應對速度緩慢才是問題根源。他們已要求警方每日進行館區巡邏,並在7月10日主動關閉閉館後的WiFi服務,希望降低無故逗留情況。發言人也澄清,館方已有行為守則,對保障訪客與職員安全一向嚴肅以對。
事件焦點的槍擊案發生在7月1日,50歲男子道格拉斯‧艾佛斯在圖書館門口遭26歲嫌犯哈桑‧穆塞槍殺。穆塞已被控二級謀殺,但否認犯行。該事件被視為波特蘭市中心暴力與治安問題的縮影,也使得圖書館成為公共安全政策辯論的核心。
過去三年內,中央圖書館多次傳出職員在廁所或書架間遭遇藥物暴露或暴力行為。2023年一份聯邦報告指出,三分之一圖書館員工曾在一年內因空氣或皮膚接觸遭受毒品曝露。
社區對於是否應安裝金屬探測器意見分歧。支持者認為可有效過濾危險物品,提升安全感;反對者則擔心會排斥無家可歸者與弱勢族群,加劇邊緣化。
目前,縣政府尚未正式回應是否會推行金屬探測與其他安檢措施,但在波特蘭市中心治安爭議持續升溫之際,中央圖書館的角色與未來定位勢必面臨進一步的公共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