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零售業危機加劇 民眾取藥或更難
(本報綜述)原本希望協助藥店維持營運、改善民眾取藥困難情況的俄勒岡州眾議院3212號法案,近日在州議會流產。藥劑師們擔心,隨著愈來愈多藥店關門,民眾特別是年老人和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將更難拿到處方藥。
這項法案原本想要限制藥品福利管理機構(PBMs)的影響力。這些公司負責幫保險公司和雇主與藥廠議價,也和藥店簽約。許多藥劑師指出,PBMs常用低價壓迫藥店,讓藥店連基本成本都賺不回來,只能減少服務甚至關門。
如果法案通過,PBMs就必須依照藥品的實際成本補償藥店,並支付「分銷費」,幫助藥店維持營運。不過,由於法案內容複雜、涉及藥價與保費的變動,加上保險公司反對,最終沒能在議會推進。
來自波特蘭的州眾議員諾斯是這項法案的主推者,他坦言:「我們無法在時間內理清這法案會對消費者藥價和藥店收入造成什麼影響,最後只能放棄。」
近年來,俄勒岡州藥店關門數量持續增加,根據州藥劑師協會統計,自2008年起,已有超過200間藥店關閉,其中不乏大型連鎖藥店。光是Rite Aid近期就宣布將關閉州內32間分店。
該協會執行長梅奧表示,藥店減少會導致排隊時間變長、等藥時間變久,尤其偏遠地區居民需要開更遠的車才能拿到藥,「這對很多病患會造成很大的困擾,特別是老人家和慢性病患者。」
反對法案的一方表示,他們擔心若強制藥品福利管理機構提高給藥店的報酬,會導致處方藥價格上漲。例如原本四種藥只需自付20元,可能會變成60元,對有高額自負額保險的人影響更大。
雖然這次法案未能通過,但議員與藥劑師都表示,未來會繼續推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