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陷入「城市末日循環」?經濟報告揭示嚴峻現狀
(本報綜述)根據波特蘭大都會商會於2月22日發布的《2025年經濟狀況報告》,波特蘭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可能已經進入所謂的「城市末日循環」,或正處於其邊緣。
報告指出,波特蘭面臨人口流失、就業市場疲軟、房地產吸引力低迷等多重挑戰,而同一都會區的其他地區,如華盛頓州的克拉克縣(Clark)則發展蓬勃,形成鮮明對比。
波特蘭經濟衰退的主要問題:
- 人口持續外流。麥魯瑪縣(Multnomah)人口嚴重流失,唯一的增長來自國際移民,但仍無法彌補本地居民外流的影響。克拉克縣則持續吸引新居民,成為波特蘭都會區發展最快的地區。
- 高收入人口離開,影響消費力。許多高收入者選擇搬遷至克拉克縣或克拉克默斯縣(Clackamas),帶走購買力與稅收。2024年搬入穆特諾瑪縣的新居民平均年收入僅73,000美元,遠低於克拉克縣的105,000美元以上。
- 房地產市場吸引力低迷。在全美81個大都市中,波特蘭的房地產吸引力排名第80,僅比康乃狄克州哈特福(Hartford)稍好。
- 經濟增長停滯。過去30年,美國經濟成長時,波特蘭總能增長更快;經濟衰退時,波特蘭則收縮更嚴重。但最新數據顯示,即使全美經濟持續擴張,波特蘭卻未能跟上增長步伐,顯示其經濟彈性已消失。
報告首席經濟學家邁克·威爾克森警告,波特蘭已進入或正處於「城市末日循環」的邊緣。一旦陷入這種模式,經濟衰退往往會持續多年且難以逆轉。
「這不是一個隨便提出的概念,」威爾克森表示,「當你發現城市已經進入末日循環時,通常已經為時已晚,而擺脫這種模式極為困難。」
對此,波特蘭市長基斯·威爾遜(Keith Wilson)承認當前的經濟挑戰,並表示市府正在推動改革以促進經濟復甦。他強調,應關注改善城市宜居性、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並創造更多經濟機會,吸引新家庭和企業投資。
然而,專家認為,波特蘭若要擺脫當前困境,需要更積極的經濟政策與企業扶持計畫,以防止進一步惡化,避免城市陷入長期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