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回歸、社區重聚 「龍歸中國城」文化慶典在波特蘭中國城成功舉辦

(綜合報道)5月24日週六,波特蘭中國城迎來一場別具意義的文化盛會——「龍歸中國城」(Return of the Dragon)華文化慶祝活動。本次活動由俄勒岡華人聯盟、俄勒岡中華會館、老城社區協會等多個組織聯合舉辦,旨在喚醒這片沉寂多年的歷史街區,重燃華人社群的凝聚力與文化認同。活動自上午11時持續至下午5時,吸引大量民眾與家庭熱情參與。

這場活動之所以意義非凡,不僅因為它融合了傳統文化演出、藝術手作、華人社團開放日與街區導覽,更因為它標誌著一段歷史的轉捩點。十九年前,中國城豎立起八尊被鋼圈扼住脖子的龍形雕塑,自此這一傳統華人聚居區逐漸走向沒落:華人被迫搬離、商鋪關停,昔日繁華不再,只剩下滿目瘡痍的街區。今年3月,在多個華人團體與社區力量的努力下,這些象徵壓抑的雕塑終於被拆除,一條象徵智慧、團結、力量與希望的巨龍正重新甦醒。為慶祝「龍的回歸」,特別舉辦了此次文化慶典。

活動現場設有文化表演舞台,演出內容涵蓋舞蹈、樂器演奏、戲曲變臉、武術與合唱等,參與演出的單位包括:木蘭鼓隊、鳳凰漢服隊、蜻蜓扯鈴隊、翡翠舞團、波特蘭和聲合唱團、俄勒岡希望中文學校、藍鈴舞團、SODA中國舞學院、希望中文特許學校、美國武術中心、Palisade世界語言學校、德國國際學校中文部、中華會館中文學校、波特蘭中國舞團、高峰武術學院等三十餘組團體與個人,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饗宴。

與此同時,第四大道上的藝術與工藝體驗區也吸引了大量家庭與孩童參與,氣氛熱烈。該區由波特蘭國際學校中文部、Palisade世界語言學校等多所學校與社區組織共同策劃,提供多項互動活動,包括DIY書籤、漆畫書籤、乾花吊飾、紙龍、風車、畫扇子、投壺、七巧板、年畫創作、拓印、毛筆字書寫、漢服試穿與空竹體驗。透過這些豐富的手作與遊戲,大小朋友不僅動手動腦,更在歡樂中體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與智慧。

街區內數個華人堂館——中華會館、朔源堂、合勝堂、協勝堂、至考篤親公所——亦於午後1點至4點開放參觀,帶領訪客深入了解早期華人移民的歷史與貢獻。波特蘭中國城博物館、日本美國博物館、蘭蘇園等文化機構則提供免費或「隨意付費」的開放參觀機會,吸引不少文化愛好者駐足參觀。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午後1點的「群龍合影」儀式。各龍隊齊聚第三大道,舞動象徵華人精神的巨龍,在眾人歡呼與掌聲中定格下歷史性的一刻,場面震撼而感人。

現場同時設有多個非營利機構與社區組織的攤位,包括亞裔健康與服務中心、同源會、李氏舞龍舞獅隊、馬特諾瑪縣圖書館、Street Roots等,與民眾互動交流,推廣社區資源,展現文化多元與社區關懷。

正如主辦方所言,「龍歸中國城」不僅是一場慶典,更是一場文化的回歸、世代的傳承與社區的重聚。在龍的引領下,波特蘭的中國城,正邁向一段嶄新的復興之路。(圖片來源:C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