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俄勒岡無家可歸者就醫需求極高
(本報綜述)雖然無家可歸者僅占俄勒岡總人口的約0.5%,但根據最新出院數據顯示,他們的醫療需求卻遠遠高於比例。州衛生局的統計指出,自2019年起,無家可歸者占急診室就診人次超過1%,而在2024年,住院病人中有3%為無家可歸者,這一比例是全州平均的六倍。
不僅如此,無家可歸者在醫院停留的時間也比其他病人更長。2024年,他們在急診室的平均停留時間為9.4小時,而所有病人平均為5.3小時;住院病人方面,無家可歸者平均住院7.8天,也比整體平均多出近三天。
俄勒岡州衛生局分析員麗莎·威爾森指出,無家可歸者往往同時面臨心理健康問題、藥物成癮,以及長期未治療的慢性疾病,這些因素都使他們在就醫時病情更為嚴重。此外,由於出院後缺乏安穩住處,也使醫院難以安排安全出院,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這樣的情況並非俄勒岡獨有。根據2019年一項涵蓋15個州、超過6萬人次的調查,美國露宿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有84%患有身體疾病,近四分之三有精神健康或藥物濫用問題,遠高於住在庇護所的無家可歸者。
面對這一挑戰,俄勒岡的麥魯瑪縣與克拉克馬斯縣已投入「街頭醫療」服務,由醫護人員主動走進帳篷、橋下或街角,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基礎醫療,避免病情惡化至需急診處理。
克拉克馬斯縣的一位年輕媽媽接受訪問時表示,她因健康問題無法離開帳篷,但社區護理人員的到來,讓她第一次感到有人願意真正幫助她。這些行動型醫療服務不僅改善了病患的生活,也減輕了急診系統的負擔。
數據顯示,無家可歸不只是住房問題,更是公共健康的警訊。唯有提前介入、提供人性化的基層醫療照護,才能讓這群脆弱族群在病痛中找到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