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終結無家可歸?市長願景難實現
(本報綜述)波特蘭市長基思‧威爾森(Keith Wilson)堅持推動在今年12月1日前「終結露宿街頭」的目標,承諾為每一位願意接受協助的無家者提供庇護床位。然而,隨著實際數據與資源落差逐漸浮現,外界對其目標的可行性普遍存疑。
威爾森計劃新設1,500個「僅限過夜」的庇護床位,截至目前僅完成約五分之一。他強調,這項目標雖然看似「不切實際」,但「要定下不可能的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推進。」
然而,根據4月麥魯瑪縣首次公布的精準數據,目前波特蘭地區約有超過7,000名街頭無家者,幾乎是原先估計的兩倍。以目前的住房與庇護容量,要在短短半年內完全容納,幾乎不可能。
更棘手的是,庇護所雖然是暫時住所,卻面臨轉銜不易的困境。多個服務機構指出,由於可負擔住房嚴重短缺,許多人一旦入住庇護所後,便難以順利搬出。根據資料,目前波特蘭地區一間單人套房的平均租金為1,628美元,而依靠聯邦殘障補助生活的人,每月僅能領取967美元,難以負擔。
庇護機構也指出,目前已有部分住戶在庇護所內停留超過一年。若無後續住房安排,即使新增床位也難以發揮應有效能。
儘管面對各方質疑,市議會仍計劃支持威爾森提出的6,300萬美元預算,包括新建緊急庇護中心與持續營運現有睡眠艙區。不過市議員也表示,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仍需更全面的住房政策與州級、聯邦資源配合。
市長本人則表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任務,我不是英雄。我們需要65萬波特蘭市民一起成為改變的力量。」但在房源稀缺、租金高昂與新無家者不斷湧現的現實下,年底「終結街頭無家可歸」的承諾,恐怕難以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