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局計劃在浪花墓園華人區新建紀念園
誠邀華人社區踴躍提供意見
(本報訊)波特蘭都會局(Metro)正在籌劃在浪花墓園(Lone Fir Cemetery)原華人墓區新建一處文化遺產和療愈花園,以紀念埋葬在這裏的先人。
為徵求意見,都會局將特別為華人社區舉行兩場會議,誠邀華人社區踴躍參予,積極發表意見,彰顯華人對先輩的尊敬以及對中華文化的重視。
首場信息分享會將在10月12日星期四晚間6點至7:30分通過Zoom綫上會議的形式進行,僅對華人社區開放,且需要在會前進行網上注冊:https://zoom.us/meeting/register/tJ0qc-murj0qE9C3CVye0wiN6wnpTp2MMda_#/registration。
第二場信息分享會將於10月21日星期六中午11點至1點舉行,會議地點為浪花墓園原華人墓區,對全體居民開放,且無需提前預約。歡迎大家踴躍前往現場參會。
長期以來,浪花墓園一直以波特蘭歷史上許多重要人物的安息之地而聞名。墓園裏安葬了許多在波特蘭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這些人的名字,如Lovejoy、Hawthorne、Pittock和Dekum,如今仍然存在於波特蘭市區的街道名稱、地標和其他公共設施中,以紀念他們在城市發展和歷史中的重要貢獻。然而,這座墓地還埋葬著許多未被歷史書所記載、卻也為這座城市做出過犧牲的人們,其中就有大批華人。
如今的浪花墓園西南角,看起來像是一片空地,與其他樹木點綴、遍布墓碑和紀念碑的廣闊區域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在過去,這個角落裏擠滿了刻有漢字的墓碑,還有一座供華人祭祀的焚爐。這裏曾先後埋葬了近2900名華人,但受種族主義的影響,并沒有太多有關逝者的記錄。在中華會館的幫助下,根據華人的文化習俗,其中的許多遺體在入土幾年後被重新出土、送回祖籍安葬。此地一直是墓園的華人墓區,直到20世紀40年代。
1947年,麥魯瑪縣建議將此地塊中剩餘的華人實體挖出,地塊另作他用。1948年7月,工人們從該區域挖出遺體265具。根據與中華會館達成的協議,其中的大部分遺體被送回了中國,未送歸的則在浪花墓園的其他地方重新埋葬。
1953年,麥魯瑪縣在該地塊建起了Morrison Building大樓,并將周圍地面改建為停車場。1997年,此塊土地的所有權被轉交給了都會局,計劃拆除大樓后再次出售地塊。2004年,中華會館聯合當地組織知會縣政府,認爲該地塊上還埋葬有遺體。2007年,大樓被拆除,該地塊重新被納入了浪花墓園。
2019年,經選民投票,都會局決定投入4百萬美元新建一座紀念園,以紀念那些埋葬在這裏的那些不爲人知的逝者。預計該紀念園將於2026年夏季完成。欲瞭解詳情,請訪問oregonmetro.gov/lonefir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