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馬魏華先生新著 《漢字衍化與書法發展簡史-臨寫篇》近期出版

學者型書法藝術名家馬魏華先生最新著作《漢字衍化與書法發展簡史-臨寫篇》(下稱《臨寫篇》)一書,將於近期由吉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並面向全國發行。

《臨寫篇》收集了從甲骨文到唐代楷書上下凡三千年各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反映漢字衍化與書法發展的原拓碑帖共207幅,以及每個朝代漢字衍化及時代特點的介紹42幅。每幅碑帖附釋文、歷史背景、風格特點,以及有關漢字發展衍化論述、介紹等,近十萬字的毛筆隸書。

臨寫作品中上下左右的小字隸書部分,解釋了此件作品的藝術特點及在漢字、書法衍化發展中的地位。249幅作品連貫起來,集中反映出了漢字發展衍化與書法發展的過程,是一部文字版的漢字與書法發展簡史,也是一部了解漢字及書法的工具書。

古文字學家王大鳴先生在為《臨寫篇》撰寫的序言中說到:「馬魏華曾經立志要遍臨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名帖,完成一部以歷代名跡為臨摹核心、以字形特征為研究基礎、以考古資料為理論依據、以書寫藝術為縷析脈絡的新《中國文字學》。為此,他五年來孤硯只筆朝斯夕斯,罄盡了近二十刀宣紙、幾十瓶墨汁,寫禿了一捆兒毛筆,終於完成了這部中國漢字及書法史上前無古人的力作。」

古文字學家王大鳴先生1957年出生於天津,主修古文字學,在業界頗有建樹。後涉足瓷、玉器的收藏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殷墟書契前編釋文》、《真草互讀大字典》、《金文楷釋大字典》、《先秦貨幣文字釋讀大字典》、《古陶瓷》、《高古玉》、《中古玉》、《明清玉》等。

王大鳴認為,「馬魏華先生的學術定位,應該是書法領域內的漢字發展史研究學者,為學者型書法藝術家。他在幾乎遍臨了從甲骨文到唐楷的經典碑、帖、墨跡、拓片所有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於傳統『小學』、古文字學之外的第三種漢字學研究方向。馬魏華先生認為,漢字發展衍變的主動力不是源於個人社會影響力的推動,字體造型也只是前朝字體書寫衍變後的一種表現形態,要想揭示漢字發展衍變的真實動因,對漢字書寫、書法內在規律的探索,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門檻兒。」

王大鳴先生在序言中還說到:「毋庸置疑,《臨寫篇》所展現出的書法難度很大。因為臨寫風格的跨度廣博,涵蓋從殷商甲骨文到唐代楷書之間幾乎所有的重要書體,除了縱向的時代書體的變化以外,尚有同一種書體之間的橫向書寫差異,百帖百樣,無雷同者,這就需要作為書寫者必須具備很高的臨界時代角色的轉換能力。」

漢字的衍化與書法發展歷史,這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重大課題,在古代一直沒有形成獨立於經學的學科。

馬魏華先生的這種以書寫、書法為基礎手段的漢字歷史研究方法,確實前無古人,完全是他幾十年對歷代書法心追手摹的研究心得,所以他的理論依據堅實,觀點新穎獨造,開創一派漢字發展研究的先河。

《臨寫篇》是馬魏華先生歷時五年查閱資料和用功臨寫的力作,是作者為漢字『頌德立命、熔魂鑄魄』志向的表達。

在《臨寫篇》中,他把自己對原作品的理解,以及臨寫體會、要點,用簡練、概括而準確的語言描述出來,再用精致的小字隸書錄出,附在每一幅臨寫作品的上下或左右。這些說明性文字包含了他對漢字發展衍化歷史的研究見解,對於文字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因為是發前人之所未發,所以尤其獨具學術探索意義。

這部《臨寫篇》用非常具像、直觀的臨寫作品,向讀者全面圖示了漢字由殷商甲骨文至唐代碑版楷書發展,從『圖畫性象形』到『抽象性符號』衍變的全部過程。

馬魏華先生曾多次應邀訪美,在波特蘭等城市講學及舉辦書法藝術作品展,並於2012年6月在波特蘭州立大學設立了『馬魏華漢字獎學金』,是首位在海外設立獎學金的中國藝術家。2011年,由中國郵政出版的、重達二十八磅的巨著:馬魏華《漢字衍化與發展-刻瓷藝術系列作品郵票集》,以及多幅書法作品為俄勒岡州立圖書館收藏。

在《漢字衍化與書法發展簡史-臨寫篇》一書即將發行之際,波特蘭新聞報特別邀請老朋友馬魏華先生將他的新作在本報連載,敬請各界僑胞以及書法藝術愛好者關注並賞析,同時衷心地感謝馬魏華先生對本報的大力支持。